目前分類:古董 (1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 Sep 13 Fri 2013 17:57
  • 苗刀











          苗刀又稱雙手刀、「御林軍刀」。並非苗族人使用的刀,普遍說法是因其刀身修長形似禾苗之故而得名。然據考證,苗刀是指苗山之鐵*25鑄造的寶刀*26
原先為自漢發展至唐的陌刀,在日本,長刀逐漸演化為今天的日本刀。宋元唐刀、雙手刀術消散,存者保藏不現,不易輕傳,故流傳不廣。*27明代與倭寇之日本刀對戰不利*28,戚繼光引進倭刀、認真總結了日本刀法,同時,又在民間挖掘整理其長刀刀法,於是明長刀復興。
苗刀雙手握刀,大開大闔,善於連續進攻*29;不同於其他花刀,也不同於日本刀刀法。*30


怪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Sep 13 Fri 2013 17:08
  • 銀槎




怪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Sep 13 Fri 2013 16:28
  • 汝窯

汝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以地處汝州而得名,所燒陶瓷精美絕倫,在中國陶瓷史上享有盛譽。北宋後期,汝窯專為宮廷燒造御用瓷器,即“汝官瓷”,簡稱汝瓷。 汝瓷燒制于宋哲宗元佑元年至宋徽宗崇寧五年(1086~1106年)的二十年間。後因宋金戰亂而失傳,南宋時汝瓷“尤難得”,傳世品全世界僅存60余件, 被北京故宮博物院及台北、上海、英國、日本等博物館收藏,為舉世公認的稀世珍寶。汝瓷胎質細膩,工藝考究,以名貴瑪瑙入釉,色澤獨特,隨光變幻。觀其釉 色,如雨後天藍色的晴空,溫潤古樸;撫其釉面,平滑細膩,如同美玉。器表呈蟬翼紋般細小開片,釉下有稀疏氣泡,在光照下時隱時現,似晨星閃爍,在胎與釉的 結合處微現紅暈,給人以賞心悅目的美感。汝瓷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它古樸、典雅、凝靜、大氣,象徵著純結、平安、吉祥和富貴。對汝官瓷的擁有和欣賞,體現 著一個人的社會地位、文化層次和藝術涵養。汝瓷燒制技術失傳800多年,近年來倣燒成功,使天青釉重見天日。

    北宋以來,由於汝窯青瓷工藝的迅速傳播,先後在豫西和豫西南各窯口相繼燒造青瓷,為了贏得信譽,除注重技術的交流、引進其他窯口的先進工藝技術外,各窯還 根據自己的擅長有所創新。汝官窯以素靜典雅、色澤滋潤純正、晶瑩多變取勝。民窯則以刻、印花卉圖案的裝飾來表現,不同的窯口,在瓷面的裝飾方法及其藝術風 格上各有韆鞦。如:寶豐清涼寺窯,為北宋宮廷燒制的御用汝瓷,不僅製作講究,工藝精湛,而且釉藥渾厚,光澤柔和,其釉面裝飾獨具特色。因汝瓷內有瑪瑙為 釉,其色光澤瑩潤多變,出現天青、豆青、卵青、粉青、天藍、月白、蝦青、艾青等。釉面的沙眼顯露了蟹爪紋、魚子紋和芝麻紋,器表還有魚鱗狀的開片,更顯得 造型古樸。釉面在陽光下觀察,釉中多布紅斑,有的如晨日出海;有的似夕陽晚霞;有的象雨過天晴;有的如長虹懸挂,真可謂珠聯璧合,巧奪天工。寶豐窯的刻花 工藝別具一格,既先用刻花手法刻出輪廊、花葉筋脈用蓖劃紋加以映襯,這種工藝效果顯得主題突出,紋飾富有立體感,此類產品應係寶豐窯的最佳製品,其線刻龍 紋裝飾,更應是寶豐清涼寺窯之佳作。

  寶豐窯民用瓷的裝飾,有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其中以印紋居多,紋飾清晰,碗內模印花卉紋飾均在六等份或十等份的框線之內,每格安排一組折枝花卉, 構圖嚴謹,圖案規範。纏枝和折枝菊花紋較多,碗心多印團菊,波浪紋中除以圓圈形為主以外,也有別的圖案,有的用海螺加以點綴,印紋中多為陽紋,並以蓖點紋 加以襯托;陰紋印紋者,輪廊線條較粗,不加其他裝飾,只有花葉輪廊,裝飾效果呆滯,因此產量有限。

  由於汝窯採用支釘托燒的疊燒技法,創造了印花青瓷的獨特裝飾風格,使之成為中原地區的重要窯口之一。特別北宋以來,瓷業昌盛,各窯口相互競爭, 汝窯印花青瓷工藝,傳遍四方。汝瓷的裝飾,豐富多彩,在民間倍受歡迎,所以各地競相仿製。從目前考古調查獲知,河南地區宋元以來為民間燒造青瓷的窯口,有 原汝州地區的臨汝窯、魯山窯、寶豐窯、郟城(即今郟縣)窯,還有許昌五樓村窯,禹縣鈞臺窯、新安城關窯、宜陽窯、內鄉大窯店窯以及黃河以北的焦作窯、鶴壁 窯、安陽窯等,這些窯口,各具有不同規模,其裝飾技法和藝術風格亦各有特色。

怪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金絲楠木簡介

金絲楠,是非常珍貴的優質良材,而其生長規律又使大器晚成(生長旺盛的黃金階段需要 60 年)。由于木材的光澤很強(特別是在刨片時有明顯的亮點,有人據此為金絲楠),即使不上漆,也越用越亮。樹皮薄,有深色點狀皮孔;內皮與木質相接處有黑色 環狀層。由于早先楠木多是大料,而且樹直節少,紋理順而不易變形,千年不腐不蛀,所以名列硬木之外的白木之首,其木質價值也在一些硬木之上。

金絲楠木名氣很大,是我國特有的珍貴木材,但絕大多數人只是聽過沒有見過。因為自古以來金絲楠木就是皇家專用木材。歷史上金絲楠木專用于皇家宮殿、少數寺廟的建筑和家具,古代封建帝王龍椅寶座都要選用優質楠木制作,民間如有人擅自使用,會因逾越禮制而獲罪。

金絲楠木鑒別

鑒定金絲楠木,有下面三種方法:一是用鼻子聞,金絲楠木屬樟科,新砍的料帶有淡淡地像樟木又區別于樟木的氣味,二是用手掂,金絲楠木密度大,手感沉重,重量上跟紅木不相上下.三是用眼睛看,金絲楠新料色澤上普遍都是淺黃色,年份長的會出現金黃色,外層老化的會出現淡紫色。

怪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怪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怪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怪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怪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怪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瓷器術語,明、清的官窯瓷器,足背皆削得滾圓,以雍正器最典型,足背圓滑光潤,俗稱泥鰍背。康熙以後民窯精品也有泥鰍背。

     封建時代曾以全黃為皇家至尊之色。因此,除宮廷用器,皆不可使用全黃之色。明代黃釉瓷器產生於明代宣德年間,到明代成化、弘治時期達到了最高水平。這種黃釉以鉛為溶劑,以鐵為著色劑,在低溫下燒成。由於黃色嬌嫩欲滴,亦稱“嬌黃”。浙江省博物館編《徐龍珍藏歷代名瓷》收錄一件“明宣德黃釉盤”,極為珍貴。

怪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早由宋朝吉州窯燒製而成名,近代陶藝家能成功複製者如鳳毛麟角。木葉天目係以特定樹種、在特定節氣採摘的樹葉,貼於器物表面入窯高溫燒成,所選樹葉必須耐一千多度高溫考驗,不致過早燒化,而能與釉藥起結晶反應,完整留下生命烙印。

 

 “天目木葉”技藝原名“木葉碗”技藝,起源於金兵犯境北宋時。大批北方工匠南逃至江西吉州後,創造了將真實的樹葉置於碗內,經過一千多度高溫燒制的一種工藝。

  至宋末元初,大批日本和尚到臨安西天目山的禪源寺學佛。“木葉碗”技藝燒製作的瓷茶器,深受日本和尚的青睞,傳入日本後將其技藝改稱為“天目木葉”。元初吉州窯消失後,“天目木葉”製作工藝隨之失傳。目前,日本僅有的4隻“天目茶盞”古品,被日本博物館當國寶珍藏。

          成功的僅有桑樹、楓樹、桂花樹、菩提樹等10余種樹葉。“這些樹葉的共同點是葉酸含量多,便於樹葉的特殊處理。”李正文說,“天目木葉”技藝對燒制溫度要求非常高,上千攝氏度的高溫處理稍有不慎,樹葉就會化為灰燼,多次的試驗後,成功將溫度確定在了1264攝氏度。

 

 123457  6

怪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