膕窩囊腫 膝關節損傷和過度使用是主因

 

 

 

                  六十五歲的阿完妹,是典型刻苦的客家女,兒女成群,個個事業有成,不在家享福,整天還在農地忙東忙西,閒不下來。某日突然發現左膝後面有一個腫塊,按壓會有麻痛感,上下樓梯、蹲下來時還會卡到,以為長了「壞東西」,趕緊就醫,檢查證實是「膕窩囊腫」,馬上手術切除而獲痊癒。
  膕窩囊腫又稱貝克氏囊腫,一八七七年時威廉貝克首先提出膝後巨大腫塊疾病,由結核病或風濕性關節炎所引起的案例,但現今大都是退化性關節炎或創傷所引起。大人、小孩都可能發生,X光照不出,可使用軟組織超音波來確定診斷,也可以針筒抽取出黃色稀黏液,也可用燈光照射來證實囊腫只含有液體,以解除疑慮。
  膕窩囊腫的主要形成原因是膝關節損傷和過度使用,膝關節滑膜腔通常會經由膝關節後側關節膜的缺損處向後擴展進入膕窩,囊腫延伸到小腿腓腸肌和半膜肌中間最為常見,當膝關節發炎時,關節液會不斷增加,迫使關節液進入囊腫,導致腫脹難以彎曲。檢查時硬將膝彎曲,則囊腫會變小變軟,膝伸直時會變大變硬。
  膕窩囊腫形成過程緩慢,所以初期不會有任何不舒服,當囊腫形成時會有輕微的膝部不適感,晚期時嚴重腫脹會疼痛酸脹,下肢無力,無法上下樓梯,步行疼痛加重,甚至引發間歇性跛行,以及小腿浮腫、靜脈曲張等。 
  膕窩囊腫若不治療,可能的結果有以下三種: 
 ●逐漸消失:大多數膕窩囊腫會自行消失,但要注意是否有痛風、類風濕性關節炎或膝內障可能,要治療原發疾病。 
  ●囊腫突然破裂:此時小腿肚會出現局部紅腫熱痛,常會被誤診為深部靜脈栓塞,而接受不必要的抗凝血治療,其實只要服用消炎止痛劑即可。
  ●囊腫變大變硬且引起疼痛:必須切除。 
  切除膕窩囊腫是一個大範圍的手術,且手術後可能再度復發,而現在新改良的手術方法可使復發率大為降低,手術方法為: 
  一、分離膕窩囊腫組織,切除後把平滑肌膜表層刮成粗糙面使其黏連癒合,沒有再生囊腫的空間。
  二、囊腫通往關節腔的通道,可用開疝氣的方法,二段縫合切除法,使通道完全封閉不易再發。
  貝克式囊腫,若採保守治療往往會再發,而且曠日廢時,病人往往擔心是否為惡性腫瘤,而新式的手術方法術後復發率低,一勞永逸,因此還是建議為此疾困擾的患者考慮手術切除。 (本文作者為中壢市高正雄骨科診所院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怪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