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車沒外傷 慢性硬腦膜下出血 一個月後不能走

 

 


 

記者楊菁菁/高雄報導〕少年仔騎車「犁田」毫髮未傷,一個月後竟然無法行走,切勿忽視輕微腦部外傷,該院最近發現兩起年輕人因頭部外傷造成「慢性硬腦膜下出血」,差點導致半身不遂。

 

       「慢性硬腦膜下出血」患者通常因頭部外傷造成,血塊進而刺激腦膜並產生新的血管組織,這些容易出血的新血管又會反覆出血形成血塊,血塊會慢慢累積壓迫腦組織,或因為腦壓上升而造成各式各樣的症狀;但這類症狀一般好發於高齡、腦部退化的老人,年輕人與孩童因腦內輕微出血通常可以自體吸收,比較少見。

 

也就是因為少見,更容易被輕忽.二十五歲蔡先生兩個月前與朋友騎車兜風摔車,當時並無感覺任何不適,大約一個月後開始出現頭痛的症狀,慢慢演變為下肢無力導致無法行走及頸部僵硬;經斷層掃描檢查確認為慢性的硬腦膜下出血,緊急會診神經外科安排手術引流,兩天就可以下床走路,約一週就出院回家。

 

三十歲黃先生兩個月前因頭痛及脖子僵硬,剛開始醫師都認為是疲勞及肌肉酸痛,要求他好好休息,但是症狀不但沒有改善,反而變本加厲,頭痛欲裂,因此轉到該院神經外科求診,斷層掃描發現左腦有大片的硬腦膜下出血合併有嚴重的腦組織壓迫,緊急安排開刀引流,開刀後頭痛症狀立即得到改善。

 

         病患三個月前工作時,頭部曾經撞到水龍頭,起初並不以為意,沒想到三個月後竟然有這麼嚴重的後遺症。

 

性硬腦膜下出血好發於老年人,平均發生年齡為63歲,詳細詢問病患病史,約只有50%病人可以追溯在症狀出現前一至二個月曾經有過頭部外傷之病史,由於臨床症狀非常多樣性,因此常被當成中風而送至急診,腦部電腦斷層掃描可作為確立診斷之工具。

 

       慢性硬腦膜下出血之機轉與急性硬腦膜下出血完全不同,一般在頭部外傷後,可能產生硬腦膜下出血損及蜘蛛膜而形成硬膜下水腫,其後水腫受炎症反應而形成被膜,產生肉芽組織,有豐富之血管而形成類洞層,毛細血管多且脆弱,破裂後使得血液及血漿漏出而形成血腫。

 

 

硬腦膜是包在腦表面的一層結締組織,而在硬腦膜及腦表面之間的出血即定義為硬腦膜下出血。林毓宏說明,依受傷後出血出現的時間分成三種:

 

  1. 七十二小時內為急性。
  2. 三天後至三星期為亞急性。
  3. 三星期以後為慢性硬腦膜下出血。

 

慢性硬腦膜下出血的症狀多變,包括從輕微頭痛,意識障礙,說話困難到類似中風症狀,昏迷,肢體無力,或是癲癇發作。年輕者常以腦壓上升之症狀,如頭痛、嘔吐、視乳頭水腫、意識障礙或半側麻痺、知覺障礙、失語症等表現,而老年常以一些精神症狀如性格變化、無力氣、記憶力降低等來表現,易被忽視,應特別注意。

 

 

 

         腦部電腦斷層掃描可作為確立診斷之工具,單側慢性硬腦膜下出血常會合併腦中軸線偏移,而腦迴也會受壓迫而呈扁平,約有20至25%慢性硬腦膜下出血是雙側,慢性硬腦膜下出血在電腦斷層上的病灶訊號強度可以是高強度,等強度或是低強度,一般等強度的慢性硬腦膜下出血在電腦斷層上較難診斷,加作含顯影劑之電腦斷層可以幫助診斷。

 

手術治療是慢性硬腦膜下出血的標準方式,一般是開顱併顱骨鑽洞,切開硬腦膜及偽膜置入引流管,術後1至7日(平均2.1日)血水引流量減少,可以安排腦部電腦斷層追蹤引流效果而後再移除引流管。

 

        慢性硬腦膜下出血術後,在腦部電腦斷層上仍有硬膜下血水是很常見的,有78% 在術後10天的腦部電腦斷層上仍有硬膜下血水,術後40天則是15% 仍有硬膜下血水,一般約需半年才會完全吸收。一般術後預後不錯,百分之八十的病人回復至正常之功能,死亡率小於百分之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怪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