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由宋朝吉州窯燒製而成名,近代陶藝家能成功複製者如鳳毛麟角。木葉天目係以特定樹種、在特定節氣採摘的樹葉,貼於器物表面入窯高溫燒成,所選樹葉必須耐一千多度高溫考驗,不致過早燒化,而能與釉藥起結晶反應,完整留下生命烙印。

 

 “天目木葉”技藝原名“木葉碗”技藝,起源於金兵犯境北宋時。大批北方工匠南逃至江西吉州後,創造了將真實的樹葉置於碗內,經過一千多度高溫燒制的一種工藝。

  至宋末元初,大批日本和尚到臨安西天目山的禪源寺學佛。“木葉碗”技藝燒製作的瓷茶器,深受日本和尚的青睞,傳入日本後將其技藝改稱為“天目木葉”。元初吉州窯消失後,“天目木葉”製作工藝隨之失傳。目前,日本僅有的4隻“天目茶盞”古品,被日本博物館當國寶珍藏。

          成功的僅有桑樹、楓樹、桂花樹、菩提樹等10余種樹葉。“這些樹葉的共同點是葉酸含量多,便於樹葉的特殊處理。”李正文說,“天目木葉”技藝對燒制溫度要求非常高,上千攝氏度的高溫處理稍有不慎,樹葉就會化為灰燼,多次的試驗後,成功將溫度確定在了1264攝氏度。

 

 123457  6

相傳,宋朝年間,在山青水秀的建陽蘆花坪,有一位老窯工帶著他的女兒小荷花為瓷窯窯主燒瓷度日,父女倆日子過得十分貧苦。他們夜夜點著松明去水碓舂瓷土,日日穿著破爛衣服去工棚做瓷坯,寒冬臘月打著赤腳去裝窯,炎夏三伏天流著大汗去守火燒陶瓷。一年三百六十天,為窯主燒出了一窯又一窯杯盤碗盞,卻填不飽肚子,穿不暖身子。

 

  一天,蘆花坪來了一位年輕的後生,他身背包袱,腳穿草鞋,走到瓷窯邊。工棚里光著脊梁的老窯工正在埋頭做碗坯,赤著腳丫的小荷花正在幫著刷釉水。他停住腳步,端詳了很久很久,便向老窯工搭話道:『老師傅,您可要收個幫手麼?』老窯工停下了手中的活計,小荷花放下了手中的釉刷,他們打量著這個過路的陌生人,老窯工說道:『腳下有很多路任你走,燒瓷窯工實在太難糊口了,年輕人還是快走吧。』後生笑了笑說:『路再長也要走到盡頭,人再窮終也會苦盡甘來。老師傅為什麼趕我呢?』老窯工嘆了口氣說:『你沒看我們父女倆光身赤腳的,燒瓷人沒有出息啊!』後生望著蘆花坪前的青山碧水,眼睛里射出了異樣的光彩,他對老窯工說:『那山中有天下最好的瓷土,這溪畔有世上絕無的釉料,您窯中能燒出人間罕見的奇珍。老師傅,留下我吧!』聽了後生這一番言語,小荷花暗暗詫異:莫非他是能工巧匠?老窯工心里忖度:許是他有超群本領。他對後生說:『你是哪里人氏?還沒有請教尊姓大名呢!』後生爽快地答道:『我叫黃天目,也是燒瓷出身,今天見老師傅這樣辛苦,想給您幫點忙,助一臂之力。』這樣,黃天目就在蘆花坪住下來了。

 

  第二天,黃天目從深山里取來了潔白的瓷土,他把瓷土舂得細嫩細嫩的,利利索索地做出了許多碗盞、玩具瓷坯:有的象蓮花出水,有的似荷葉帶露,有的如蒼松盤根,還有一群小貓小狗,小雞小鴨……那式樣多得讓人吃驚,那手藝巧得令人贊嘆,老師傅和小荷花看了,連連叫好。黃天目又從溪畔尋來了釉料礦石,把它調制成釉水,塗刷在那些瓷坯上面。老窯工和小荷花可從來沒有這樣制坯上釉,擔心地問:『這樣燒出來的,不成了黑瓷麼?』黃天目笑答道:『是啊,可這黑瓷還只有蘆花坪才燒得出來哩!』

 

  過了些日子,瓷器出窯了。只見那些瓷器都是一色的烏金黑釉,晶瑩透亮,閃閃發光。那瓷貓的眼睛會轉動,那瓷雞的翅膀會撲騰,盤碟透出鷓鴣的羽斑,碗盞內現著兔毫的花紋,更有那帶著藍色暈點的烏金黑釉盞,放射著千變萬化的光輝……老窯工看得心花怒放,小荷花禁不住拍手叫絕。他們可從沒有看見過這樣光彩奪目的曜變釉和兔毫盞,更不要說燒制過這些瓷器!老窯工對黃天目驚嘆道:『你是活窯仙吧?這些瓷器真是世上的奇珍啊!』

 

  窯主看見了這批碗盞瓷具,睜圓了三角眼,笑歪了葫蘆嘴。他知道這是堪與晉瓷、唐三彩媲美的珍品,是生財的『寶瓷』,便對黃天目和老窯工說:『這批碗盞瓷器,我先付給加倍的工錢,若能開市大吉,將來虧待不了你們。』

 

  老窯工對黃天目十分欽佩,非常感激,讓小荷花跟著黃天目學燒瓷的本領。黃天目要做瓷坯,小荷花就幫他舂瓷土。黃天目要刷釉水了,小荷花就幫他畫花卉。白天,黃天目在窯上教小荷花燒瓷技藝。夜晚,小荷花在燈下為黃天目縫補衣裳。蘆花坪的曜變烏金釉兔毫盞,越來越受人喜愛,老窯工刻滿皺紋的臉上綻開了舒心的笑容。黃天目的名聲越來越傳揚開了,小荷花純潔無瑕的心田蕩漾著和煦的春風……

 

  不久,窯主搖頭晃腦地來說,他已把那曜變烏金釉兔毫盞送到京城進貢給皇上,皇帝見了愛不釋手,傳下聖旨把蘆花坪瓷窯改為『龍窯』,專燒『御瓷』,將要派欽差來請黃天目『面覲龍顏』。他得意地對黃天目和老窯公嚷道:『如今,我已是龍窯的監窯官,你們都是御瓷工,真是皇恩浩蕩呀!』說完,『嘿嘿嘿』地奸笑著走了。

 

  哪知道,窯主的話,竟如晴天霹雷,黃天目霎時臉色一沉,連眼光也暗淡下來,他難過地對老窯工和小荷花說:『我要與你們分別了!』老窯工大吃一驚,小荷花湧出淚水,他們連忙拉住黃天目的雙手,細細地問起原因來。

 

  原來,黃天目是贛江邊上一個窯工的後代,從小跟著父親學到一手非凡的燒瓷技藝。那年,窯工們不堪朝廷的苛捐重賦,難忍窯主的欺壓盤剝,在黃天目父親帶領下,舉旗造反,結成義軍,在贛江一帶和朝廷的官兵廝殺。不幸窯工義軍慘遭鎮壓,黃天目的父親也被官兵殺害。黃天目逃進山里的寺廟,出家當了和尚。

 

  那當家的長老,知道黃天目是燒瓷出身,便讓他為寺廟燒制碗盞瓷器。深山里沒有制瓷粘土,黃天目翻山越嶺尋來了潔白的瓷土;寺廟中沒有釉料,黃天目千辛萬苦找到配制釉料的礦石。他愛那碧林綠葉的百態千姿,定要使瓷器上有葉脈的花紋。瓷坯刷上釉水在瓷窯里燒呀燒呀,終于燒出了烏里透亮的木葉烏金盞。這木葉烏金盞傳到山外,很快成了人們喜愛的珍品。黃天目和木葉烏金盞同時揚名四方。

 

  那黑心腸的皇帝,知道了黃天目的下落,竟降下『密旨』,要當家的長老加害于他。但是,好心的長老怎麼忍心,急忙黃天目逃走。他連夜離開寺廟,跋山涉水,千里迢迢,來到蘆花坪落腳。在蘆花坪他為避災禍,把木葉烏金盞燒成曜變烏金釉兔毫盞。沒想到窯主卻把這些碗盞獻給暴君討封請賞,那暴君豈能對他善罷甘休?

 

  聽完黃天目的講述,老窯工氣得對天長嘆,小荷花恨得咬牙切齒。黃天目也依依難舍,他強裝笑容,勸慰老窯工和小荷花:『你們已經學會燒制兔毫盞,蘆花坪將成為曜變釉之鄉。我就是在天涯海角,心里也銘記著你們的深情厚誼。』

 

  當天夜里,黃天目又背上包袱,穿起草鞋,揮淚告別老窯工和小荷花,消失在夜幕沉沉的山徑中了。

 

  三天後,暴君果然派欽差帶來大批人馬,把個蘆花坪圍得水洩不通。他們尋盡了每一道『龍窯』,搜遍了每一戶人家,追拿『在逃欽犯』,但卻找不到黃天目的蹤影了。

 

  再說黃天目離開蘆花坪後,輾轉艱辛,漂洋過海到了扶桑日本國,在瀨色的寺廟里當了和尚。他忘不了老窯工和小荷花,便又燒制起黑釉碗盞來。可能是山水有靈,怕引起他的故國傷思,那黑釉碗盞再也燒不出曜變的藍色光輝和兔毫的花紋。扶桑日本國民,非常珍愛這種碗盞,把它命名為『天目釉』」,至今還奉為『國寶』。

 

  後來,人們為了紀念黃天目,便把那木葉烏金釉盞稱為『木葉天目』,曜變烏金釉盞稱為『曜變天目』,在扶桑日本國燒制的黑釉盞稱為『柿(黃)天目』。這些『天目』中,又以在建陽燒制的建窯天目即『耀變天目』為最上乘。據說,現在世界上還有四件『曜變天目』釉盞,都收藏在日本的博物館里。

 

  天目釉在發展中不斷改良,它的種種變形,生動地反映出民間陶瓷工藝歷盡艱難的發展歷程,而正是有黃天目這樣百折不撓的陶瓷藝人,才使我國的陶瓷工藝出現天目釉這樣的千古不朽的精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怪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