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署估計台灣有四十多萬人受精神疾病折磨,罹患憂鬱症的人口約三十萬,一般發病高峰年齡為30至40歲,女性發病率是男性的兩倍,病患出現低落的情緒或對事物失去興趣及無快樂的感覺,嚴重的重鬱症患者高達15%會企圖自殺。



正常人腦部的神經訊息是經由一連串不相連的神經細胞來傳導,神經傳導介質是以血清素、正腎上腺素及多巴胺等單胺類為主,一般相信,憂鬱症患者是因為血清素和正腎上腺素這兩種單胺神經傳導物質不足,或受體敏感度降低,以致使神經訊息無法如正常般傳導下去而發病。



早期治療憂鬱症的抗鬱劑三環抗憂鬱劑(TCA),除了有抗憂鬱的療效外,也會有抗膽鹼的副作用,如口乾舌燥、視力模糊、心跳加速、姿勢性低血壓、小便滯留及便秘等症狀,致使病患服藥的順從性降低,新一代的抗鬱劑(SSRI)如百憂解、克憂果,甚少有這些副作用,但卻只有選擇性血清素再回收抑制作用,對重鬱症患者療效有限。 

最新一代藥物─速悅,為血清素暨正腎上腺素再回收抑制劑(SNRI),具雙重效果,可以同時影響血清素及正腎上腺素,緩解率因而提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怪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